“危急值”是指當這種檢驗、檢查結果出現(xiàn)時,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(tài),臨床醫(yī)生得到信息,如果給予患者及時有效干預措施或治療,患者生命有可能得到挽救,否則就有可能出現(xiàn)嚴重不良后果,失去對患者搶救最佳時機。根據(jù)《三級綜合醫(yī)院評審標準(2022年版)》要求,為進一步提高醫(yī)療質量,保障醫(yī)療安全,特對我院《“危急值”報告制度與處置流程》(長醫(yī)發(fā)〔2020〕93號)進行修訂。
一、危急值報告流程
(一)在確認設備正常、標本無誤的情況下,出現(xiàn)某些可能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甚至導致死亡的異常檢驗、檢查結果時,檢驗、檢查人員應立即復查。對于檢驗項目,核實患者該檢測標本的采集、儲存或運送是否滿足臨床檢驗質量要求,必要時要求重新采集標本復檢。對于檢查項目,核實患者檢查前準備是否滿足檢查的需求,必要時復檢。
(二)如復查結果與第一次吻合無誤,立即由檢驗、檢查科室電話通知患者所在科室的醫(yī)生或護士。檢驗、檢查科室的員工在《危急值報告記錄本》上及時記錄通知日期、患者姓名、住院號、科室、床號、檢查時間、檢查項目、檢查結果、復查結果、報告時間、接收人和報告人等項目。
(三)臨床科室接聽電話者在《危急值接收記錄本》上記錄日期、時間、患者姓名、住院號、床號、檢查項目、檢查結果、報告人和接收人等項目。
電話接聽者接到危急值結果報告時,復述確認無誤后,須立即報告患者的主管醫(yī)生或值班醫(yī)生。
(四)臨床醫(yī)師接到危急值的電話報告后應及時識別判斷,如認為與臨床癥狀不符,對于檢驗項目要核查標本的留取是否存在缺陷,如有需要,應立即再次采集標本進行復檢;對檢查項目,核實患者檢查前準備是否滿足檢查的需求,必要時復查。若該結果與臨床相符,應在30分鐘內結合臨床情況采取相應措施,并做好相關記錄。
(五)門診就診患者危急值報告流程:當所有的醫(yī)技科室獲得門診就診患者的危急值時,應當及時將結果報告給門診辦公室。門診辦公室安排專人做好危急值的接收登記工作,接收者及時通知接診醫(yī)師,并通過患者就診時預留的聯(lián)系信息及時通知患者復診。
二、我院“危急值”項目和范圍
(一)臨床檢驗
1.檢驗項目危急值
序號 |
項目 |
危急值 |
單位 |
1 |
K(鉀) |
<2.5 |
>6.0 |
mmol/L |
2 |
Na(鈉) |
<120 |
>160 |
mmol/L |
3 |
Cl(氯) |
<80 |
>125 |
mmol/L |
4 |
Ca2+(鈣) |
<1.5 |
>3.5 |
mmol/L |
5 |
GLU(隨機血糖) |
<2.8 |
>28.8 |
mmol/L |
6 |
UREA(尿素) |
>25 |
mmol/L |
7 |
TCO2(血清二氧化碳) |
<10.0 |
>40.0 |
mmol/L |
8 |
Cr(肌酐) |
>650 |
mmol/L |
9 |
ALT(谷丙轉氨酶) |
>1000 |
U/L |
10 |
AST(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) |
>1000 |
U/L |
11 |
血AMY(淀粉酶) |
>450 |
U/L |
12 |
尿AMY(淀粉酶) |
>1500 |
U/L |
13 |
HGB(血紅蛋白) |
<50 |
>200 |
g/L |
14 |
WBC(白細胞計數(shù)) |
<2.0 |
>30.0 |
*109/L |
15 |
PLT(血小板計數(shù)) |
<30 |
>800 |
*109/L |
16 |
PT(凝血酶原時間) |
<9.0 |
>30 |
s |
17 |
APTT(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) |
<13 |
>72 |
s |
18 |
FIB(纖維蛋白原) |
<1.0 |
g/L |
19 |
CK(肌酸激酶) |
>600 |
U/L |
20 |
CK-MB(肌酸激酶同工酶) |
>80 |
U/L |
21 |
Mb(肌紅蛋白) |
>110 |
ng/ml |
22 |
CTnl(肌鈣蛋白) |
>1.0 |
ng/ml |
23 |
PCT(降鈣素原) |
> 10.0 |
ng/ml |
24 |
血氣分析 |
PH(酸堿度) |
<7.3 |
>7.5 |
/ |
25 |
PCO2(二氧化碳分壓) |
<20 |
>65 |
mmHg |
26 |
PO2(氧分壓) |
<55 |
mmHg |
27 |
SO2(氧飽和度) |
<88 |
% |
2.血庫危急值:
(1)緊急搶救輸血。
(2)Rh(D)陰性患者輸血。
(3)ABO疑難血型患者輸血。
(4)交叉配血不合/和抗體篩查陽性患者輸血。
(5)嚴重輸血反應血庫檢查結果。
3.微生物危急值:血液、骨髓培養(yǎng)陽性、腦脊液涂片和培養(yǎng)陽性。
注:(1)檢驗項目危急值由醫(yī)務部主持,經(jīng)內、外科臨床專家與檢驗科共同評審制定。
(2)項目出現(xiàn)危急值時應立即對樣本、操作及相關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核實或復檢,必要時重新采集標本檢測。
(3)結果確認后,立即電話通知臨床,同時在《危急值報告記錄》上記錄患者姓名、住院號、床號、結果及報告時間、接電話人(必須是有工號的人員)姓名(全名)工號。
(4)電話告知后的結果按照正常途徑發(fā)放。
(二)醫(yī)學影像學檢查
1.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
(1)急性嚴重的腦內出血(幕上≥30m,幕下≥10m,腦干出血);
(2)急性大面積腦梗死(≥3個部位腦葉和/或腦干梗死);
(3)急性嚴重腦干梗塞(伴有昏迷);
(4)急性顱內出血(伴有腦疝或昏迷);
(5)腦挫裂傷(中線移位)、急性嚴重硬膜下外血腫(≥30ml);
(6)脊髓挫傷及斷裂;
(7)急性嚴重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(彌漫分布);
(8)顱內腦動脈瘤伴急性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;
(9)巨大腦動脈瘤(2.5cm以上);
2.呼吸系統(tǒng)
(1)氣管、支氣管異物或斷裂;
(2)肺梗死;
(3)急性彌漫性肺水腫;
(4)新生兒肺透明膜病,新生兒膈疝;
(5)嚴重氣胸或液氣胸(肺組織壓縮70%以上);
(6)X線發(fā)現(xiàn)一側肺不張;
3.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
(1)主動脈夾層和/或動脈瘤;
(2)肺栓塞;
(3)心臟異物和/或破裂;
(4)縱隔大血管破裂出血;
4.消化泌尿生殖系統(tǒng)
(1)消化道穿孔;
(2)肝臟、胰腺、脾臟及雙腎挫裂傷、出血;
(3)絞窄性腸梗阻、腸套疊、胃腸穿孔、腸扭轉;
(4)外傷性橫矚癥或自發(fā)性臟器破裂出血;
(5)急性出血性快死性胰腺炎;
(6)異位妊娠伴破裂;
5.骨關節(jié)系統(tǒng)
(1)頸椎和或胸椎爆裂性骨折;
(2)全身多部位骨折伴嚴重肺挫裂傷、嚴重氣胸;
(3)骨盆不穩(wěn)定多發(fā)骨折;
(4)脊柱爆裂性骨折并累椎管、急性脊椎骨折并脊髓損傷;
6.心臟、血管系統(tǒng)
(1)肺栓塞(段以上急性單發(fā)或多發(fā)栓塞、段以下分支多發(fā)肺動脈栓塞);
(2)巨大動脈瘤(局部直徑超過鄰近正常管徑的2倍);
(3)急性假性動脈瘤、急性夾層動脈瘤;
(4)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、急性腸系膜上靜脈完全栓塞;
(三)超聲檢查
1.急診外傷見腹腔積液,疑似肝臟、脾臟或腎臟等內臟器官破裂或大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;
2.急性膽囊炎考慮膽囊化膿并急性穿孔的患者;
3.考慮急性壞死性胰腺炎;
4.頸動脈狹窄(>90%);
5.急性動脈栓塞;
6.夾層動脈瘤;
7.短期內出現(xiàn)大量心包積液,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,合并心包填塞;
8.急性心肌梗塞或外傷致心臟破裂合并心包填塞;
9.全心增大合并急性心衰;
10.大面積心肌壞死;
11.嚴重心律失常;
12.心腔血栓;
13.心臟瓣膜較大贅生物形成;
14.射血分數(shù)過低(<40%);
15.宮外孕破裂并腹腔內出血;
16.晚期妊娠出現(xiàn)羊水過少、心率過快;
17.先兆早產(chǎn)、流產(chǎn);
18.胎盤早剝;
19.胎死宮內;
20.急性睪丸扭轉;
21.下肢靜脈血栓突發(fā)肺栓塞。
(四)病理檢查
1.病理結果屬于臨床醫(yī)師未能估計到的惡性病變;
2.惡性腫瘤術后石蠟切片出現(xiàn)切緣陽性;
3.石蠟切片與冰凍切片診斷良惡性質不一致時;
4.快速冰凍病理特殊情況(如手術室冰凍同時間多例送檢,臨床送檢標本過大,取材過多,或冰凍標本如淋巴結或切緣同時多個送檢等),導致個例報告時間超過30分鐘時;
5.對送檢的冰凍標本有疑問時;
6.標本太小、未固定或固定不佳,難制片時;
7.組織固定不佳或儀器設備故障影響診斷時。
(五)消化系統(tǒng)內窺鏡檢查
1.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和/或明顯出血點和/或紅色征陽性和/或活動性出血;
2.胃血管畸形、消化性潰瘍引起的消化道出血;
3.巨大、深在潰瘍(引起出血、穿孔);
4.食管、胃惡性腫瘤;
5.上消化道異物(引起出血、穿孔、窒息);
(六)呼吸系統(tǒng)內窺鏡檢查
1.氣管狹窄(腫瘤或瘢痕);
2.檢查治療中發(fā)生大出血;
3.檢查中突發(fā)氣胸;
4.其他危急情況,如:麻醉意外。
(七)電生理檢查
1.心臟停搏;
2.急性心肌缺血(不適宜平板);
3.急性心肌損傷;
4.急性心肌梗死;
5.致命性心率失常
(1)心室撲動、顫動;
(2)室性心動過速;
(3)多源性、RonT型室性早搏;
(4)頻發(fā)室性早搏并Q-T間期延長;
(5)預激伴快速心房顫動;
(6)心室率大于180次/分的心動過速;
(7)二度Ⅱ型及高度、三度房室傳導阻滯;
(8)心室率小于45次/分的心動過緩;
(9)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檢驗檢查科室相關人員應知曉本科室的“危急值”項目及內容,能夠有效識別和確認“危急值”,并嚴格執(zhí)行“危急值”報告制度與流程。
(二)電話接聽者接到危急值結果報告時,復述確認無誤后,須立即報告患者的主管醫(yī)生或值班醫(yī)生。
臨床醫(yī)師接獲“危急值”報告后及時識別判斷,進行處置并做好記錄。
(三)各科質量管理小組每年至少開展兩次全科追蹤活動,并有記錄。
(四)檢驗檢查科室應建立“危急值”評價制度,定期與臨床醫(yī)師商討,對“危急值”項目進行完善,并對“危急值”項目進行追蹤,以評估“危急值”報告制度。
(五)質控辦和護理部定期進行“危急值”報告的督查并記錄,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總結,提出“危急值報告”管理持續(xù)改進的具體措施。
四、本制度自發(fā)文之日生效,原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廢止。